【资料图】
海口网6月11日消息(记者史子杨 特约记者萧海山)椰雕是如何上色的?糖画小蝴蝶是如何完成的?陶土是怎么捏成篮子的?本周,海口市龙华区“非遗小匠·非‘童’凡响”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在辖区学校如火如荼开展。活动以“一天一学校”的力度,邀请了海南椰雕、糖画、黎陶等非遗项目传承人入校传授非遗技艺,让青少年在学习体验中接受并参与非遗技艺的传承。
老师手把手带着孩子一同体验糖画。史子杨 摄
用陶土捏制小篮子。史子杨 摄
“同学们,你看糖浆加热之后是不是流动的?我们可以用它绘出喜欢的图案,等它冷却后就能变成栩栩如生的糖画了。”在海口西湖实验学校解放西校区内,非遗传承人正在通过亲手教学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沉浸体验糖画的制作。同学们还可以在椰雕体验区挑选自己喜爱的图案,按照老师教的方法一步一步进行填色操作,或者跟着黎族传统制陶技艺传承人一起用陶土制成小篮子,大家边学边做,个个兴致高涨,动手跟着传承人学习非遗技艺,在欢声笑语中不知不觉地产生对非遗的亲近感和认同感。
“哇,这是用椰壳做成的象棋!”史子杨 摄
“我画的是萝卜,在用糖浆作画时,要控制好速度,每一笔都要画的刚刚好,不然薄的地方会断掉。”小陈同学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体验糖画制作,通过劳动吃到甜蜜的糖,她觉得既新奇,又体验到了不一样的乐趣。活动中,工作人员还会给孩子们讲解非遗相关知识,进行非遗知识问答,小朋友们纷纷举手抢答,赢取小礼品,现场气氛欢快热烈。
同学们认真聆听老师对非遗知识的讲解。史子杨 摄
近年来,海口市龙华区文化馆通过“文化+教育” 创新驱动发展,以“非遗小匠 非‘童’凡响”为主题举办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通过静态展示、动态展演等双展方式为学生带来集知识与趣味于一体的非遗沉浸体验,让学生爱上非遗、传承非遗。截至本周,活动共走进了辖区5所学校,累计惠及近千名学生,把海口市龙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做成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样式和形式开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展现出人民生产生活中的文化和智慧,在当代传承和保护非遗对于增强文化自信有着重要的作用。”龙华区旅文局局长刘虹表示,希望孩子们都能从此次活动中近距离接触感受非遗的魅力,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更好担起非遗传承使命。